《表3 硫杂冠醚在复杂体系中对Ag(I)及其他金属离子的萃取率及分离系数》

《表3 硫杂冠醚在复杂体系中对Ag(I)及其他金属离子的萃取率及分离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硫杂冠醚对Ag(Ⅰ)和Tl(Ⅰ)的萃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萃取络合常数的测定方法[32],不同浓度的硫杂冠醚1,2,3,4,5与Ag(I)和Tl(I)络合的lg D和lg[X]org([X]org表示有机相中硫杂冠醚的浓度)的线性关系如图5所示,基于此计算出的络合常数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硫杂冠醚2,3,4,5均对Ag(I)表现出了较强的配位能力,络合常数最高可达20.61,而对Tl(I)的配位能力相对较差,这与模拟计算结果一致。硫杂冠醚2和3对Ag(I)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冠醚环内引入了硫原子,根据软硬酸碱理论,软碱类的S原子对软酸类Ag(I)具有更强的配位能力,另一方面硫杂冠醚2和3的腔穴尺寸为0.44[15]和0.57 nm[14],在配位过程中通过构型的改变可能更适合与Ag(I)匹配。硫杂冠醚4和5对Ag(I)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萃取能力,这可能是因为硫杂冠醚4和5与银离子形成了三维环绕结构,而硫杂冠醚5比4的萃银率高约26个百分点(表3),这可能是软硬酸碱理论占主导作用的结果,硫杂冠醚5的分子结构相对4多引入了两个硫原子,冠醚氧环中的四个硫原子对软酸类银离子的亲和力大大增强,产生强烈的配位作用,因此表现出优于4的萃银效果。相比于硫杂冠醚2,3,4,5,硫杂冠醚1的空腔尺寸较小(0.40 nm)且配位原子较少,冠醚环的灵活性较低导致了硫杂冠醚1对银离子的萃取率较低。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硫杂冠醚5可能对Ag(I)的配位能力较差,这与络合常数的测定结果不一致。测定实验表明,硫杂冠醚5与Ag(I)的络合常数高达13.40,表明它们之间有强的配位能力。这可能与模拟计算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有关,计算过程中机组的选取以及参数的设置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本研究模拟计算的结果在大趋势上与实验结果一致,但在具体的配位选择性计算方面可能还需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