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下垫面站点的气候要素》

《表1 不同下垫面站点的气候要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北方四类典型下垫面能量分配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阿柔站常规气象资料缺失严重,使用祁连站作为其替代站

近年来,为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形成气候环境系统的综合集成观测体系,使不同项目和机构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实验观测站能够获得高质量、高可比性、高连续性的共享数据,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季风亚洲全球变化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以“自愿参加、统一观测规范、统一仪器标定和统一数据质量”为准则,开展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简称“中国北方协同观测实验”)。根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本文从该实验收录的18个干旱半干旱站点中筛选出基本能够代表中国北方夏季最主要植被类型的站点[图1,文中涉及的地图是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9)1697的中国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作为分析对象。在西北干旱地区选取位于黑河上游地区的阿柔站(100.46°E,38.04°N)以及位于蒙古高原东南部的东苏站(113.57°E,44.09°N)。阿柔站(高寒站)观测场周围相对平坦开阔,海拔3033 m,下垫面为高寒草甸,土壤中粉粒占比大,有机质含量高;东苏站(荒漠站)下垫面以小针茅为建群种的荒漠草原为主,土壤以淡栗钙土和棕钙土为主,海拔970 m。黄土高原地区选取榆中站(104.13°E,35.95°N)(半干旱草地站),该站位于开阔平坦的小山坡上,海拔1966 m,下垫面覆盖有低矮草地植被,土壤以黄壤为主。东北冷凉区则选取锦州站(农田站),该站为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位于辽西走廊东部(121.20°E,41.15°N),海拔22.3 m,下垫面主要作物为玉米,土壤为典型棕壤。表1列出了上述站点的基本气候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