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菌株生长或失活变异性的相关研究》

《表1 菌株生长或失活变异性的相关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食源性致病菌菌株变异性在微生物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1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菌株生长或失活变异性的相关研究。对于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生长或失活参数,如迟滞期(λ)、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生理状态(α)、菌株能够生长的最小p H值(p Hmin)、菌株能够生长的最小温度(Tmin)、菌株能够生长的最大水分活度(αw max)、D值和z值等,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例如,Aryani等[6]的研究中2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p Hmin值范围是4.43–4.68℃,αw max的范围是1.81–2.15。另外研究还发现这2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D值在55℃、60℃和65℃下的范围分别是9.2–30.2、0.58–4.1、0.075–0.57 min,其z值的范围是4.4–5.7℃[11]。菌株生长和失活的变异性还体现在应激条件处理后菌株响应的变异性,即交叉保护现象的变异性。例如,Lianou等[9]研究了酸适应后30株沙门氏菌在p H 3.0条件下失活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沙门氏菌在酸适应后抗性比没有酸适应的沙门氏菌抗性小,但是也有菌株抗性不变或减少。因此,菌株的生长或失活特征存在变异性,且这种变异性在不同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广泛存在。此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生长和失活条件(如温度、p H值、水分活度等)影响菌株变异性的大小,生长或失活条件越苛刻,菌株生长或失活变异性越大[14-15]。总体来说,虽然有关菌株生长和失活变异性的研究很多,但目前现有数据依然有限。根据相关文献中的数据,我们比较了由元分析得到的菌株变异性和由单一研究得到的菌株变异性(图2),可以发现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菌株变异性比单一研究中菌株变异性大。因此,大量的实验数据仍需要收集整理,以便把研究结果运用到风险评估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