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生态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表2 生态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河流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测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与资源容量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符合压力-状态-响应关系,因此本文以DPSIR指标体系为基础,依据Lotka-Volterra生态位共生模型思想,在此基础上调整选择城镇生态位、资源容量生态位、自然生态位作为生态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三大纬度,分析各纬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进行指标筛选。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生态承载压力,城镇生态位的提高表现为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区的快速建设、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从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个纬度构建城镇生态位指标体系,城镇生态位宽度越高表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显著;资源环境容量是城镇-生态的共生基质,它是城镇化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选取水、土地、林草、能源指标来反映资源环境容量状态,因此从自然资源、能源资源2个纬度构建资源容量生态位指标体系,资源容量生态位宽度越高表明区域资源禀赋能力越强,生态承受弹性越强;自然生态位代表了生态系统在面临环境压力时所作出的一系列响应措施的强度,表现为人均造林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因此从生态建设、生态治理2个纬度建立自然生态发展水平生态位指标体系,自然生态位宽度越高表明生态系统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程度越高(表2)。使用SPSS 26软件对所选指标体系分别进行Cronbach’sα、KMO和Bartlett球形度信效度检验,经检验,指标Cronbach’sα为0.744,说明数据整体较可靠;KMO为0.641,说明适合数据有效性较好,指标体系构建合理。其次利用熵权法对所选取指标进行赋权[37],熵权法计算权重结果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