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失效模式危害分析表》

《表1 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失效模式危害分析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针对儿科静脉用药调配流程图中的各个环节,小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可能导致儿科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的失效模式,针对列出的失效模式,找出所有可能的失效原因,并预估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5]。由项目组成员对所列出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计算风险危机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即失效模式的严重度(severity,S)、频率(occurrence,O)和探测度(detection,D)的乘积[6-7]。失效模式的严重度、频率和探测度分别取值1~4分。严重度是指失效模式发生后可能造成伤害的程度,“无影响或伤害甚微”,评1分;调配不规范或调配错误,当事人及时更正为有“轻度影响”,评2分;调配不规范或调配错误,核对人员及时发现并更正,差错未出科室为有“中度影响”,评3分;调配错误未发现,送至临床科室造成临床用药极大隐患为“重度影响”,评4分。频率是指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1~4分分别为“罕见、不常、偶尔、经常”。探测度为评估检测失效模式的概率,1~4分分别为“极易探测、较易探测、较难探测、不能探测”。由小组成员对各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频率和探测度独立评分并取平均值,根据公式计算风险危机值,见表1。风险危急值赋值1~64分,危急值越大,对失效的影响越大。将风险危急值由高到低排序,根据高风险优先处理的原则,选择风险危急值≥8分的7个失效模式,针对失效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制订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持续跟踪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更新失效模式分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