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航站区指标:我国支线机场航站楼建设思考》

《表1 航站区指标:我国支线机场航站楼建设思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支线机场航站楼建设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支线机场的航站楼面积主要取决于机场的建设目标年典型高峰小时旅客量和年旅客吞吐量,其中典型高峰小时旅客量与设计机型、高峰小时起降架次等有关[1]。《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支线机场建设标准》)适用于设计目标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含)以下的运输机场,旅客流程一般采用一层式,步行登机。典型高峰小时航站楼旅客平均建筑面积指标为国内10~15 m2/人,国际20~25 m2/人。《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民用机场建设标准》)适用于设计目标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以上,4 000万人次(含)以下新建(迁建)、改建和扩建的运输机场工程项目。依据《民用机场建设标准》,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按航站区指标进行分级,旅客航站区指标按机场设计目标年年旅客吞吐量的数值划分为1、2、3、4、5、6六个等级,根据表1所示,支线机场对应1、2、3三个等级。为满足工艺流程需要,支线航站楼建筑面积不宜小于2 000 m2,按典型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估算航站楼建筑面积的指标宜按表2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