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驱动力因子对RUE解释力的生态检测》

《表4 驱动力因子对RUE解释力的生态检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降水利用效率演变格局及归因——以宝鸡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Y表示存在显著差异,N表示不存在显著差异。

2001—2017年,宝鸡地区驱动力因子对RUE的解释力差异显著,植被覆盖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粮食总产量、最大风速、降水量、气温、人口密度、造林面积对RUE的相关性依次递减(置信水平95%),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对RUE的相关性不显著。生态探测器结果显示(表4,置信水平95%),植被覆盖率与造林面积、坡度、坡向、植被类型、人口密度对RUE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相对湿度与坡度、坡向、植被类型、人口密度对RUE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不仅与前文植被生长与RUE的强相关性结果高度吻合,也说明了植被类型、坡度、坡向与q值最高的植被覆盖率等对RUE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不同。此外,气温、日照时数、最大风速、植被覆盖率、相对湿度、降水量的逐年q值波动幅度显著(图5),对RUE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依次递减,在年际尺度上差异较大,介于0.308~0.398。纵观12个驱动力因子的q值变化趋势,2003年的日照时数、最大风速、植被类型、人口密度,2005年的降水量、相对湿度,2016年的坡度、粮食总产量,以及2014、2001、2011、2017年分别对应的植被覆盖率、造林面积、气温、坡向,均对RUE空间分布的相关性最大;2002年的植被覆盖率、造林面积,2006年的坡向、粮食总产量,2012年的相对湿度、植被类型、人口密度,2013年的降水量、日照时数、最大风速,以及2001、2008年的气温、坡度,均对RUE空间分布的相关性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