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制造业转移、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可支配收入估计结果》

《表1 制造业转移、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可支配收入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制造业转移、劳动力流动是否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为p<0.1,**为p<0.05,***为p<0.01,下同。限于篇幅,未报告控制变量估计结果,可向作者索取。

在考察制造业转移和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之前,我们首先考虑二者对城乡居民的绝对可支配收入状况。根据表1中回归结果(模型(1)—模型(4))可以发现,可支配收入不仅受到同期自身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到滞后期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传统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认为劳动者的收入存在工资粘性,劳动的供需通常决定了工资水平,劳动供求关系不能做出及时调整,工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存在滞后性,即工资的弹性不足导致当期收入还会受到前期收入影响。此外,根据表1中还发现无论从劳动力净流入还是净流出的角度,二者都促进了农村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增加,但是从微观角度来说,产业转移主要通过建立或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数量增多,吸纳的就业岗位也就更多,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必然比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高,产品附加值也比农业产品附加值高,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也会更快,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流动主要以农村或低技能劳动力为主,当农村劳动力或低技能劳动力涌入城市可能会引发行业资本再调整,以利用丰富的低技能劳动力,所以低技能企业的设立不仅扩大了本地区农村劳动力增收,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地区劳动力流入该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其他地区劳动者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