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区周边历史强震对甘谷、通渭的震害的记载列表》

《表1 研究区周边历史强震对甘谷、通渭的震害的记载列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718年通渭M7.5地震滑坡特征分析——黄土高原历史强震触发滑坡数据库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以上资料转引自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编(1989)《甘肃省地震资料汇编》.

1718年通渭地震滑坡导致甘谷—武山段的渭河两岸出现的“北山南移,复压永宁全境(现甘谷磐安镇)”和“礼辛震留少半焉、西北村庄无有幸(免于难)”,同时导致通渭县“土山多崩、南乡(县城南部)尤甚”(表1,图1).滑坡发生从地质和地理研究角度,带来当地地貌的巨大改变,同时受灾角度来说,又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震后生存状态.图8展示的是通渭地震滑坡分布和27处地名中出现“泄山”、“塌山”等直接记录同震滑坡的地名分布.这27处滑坡只有1处位于渭河右岸,剩余全部位于西秦岭断裂以北和渭河左岸.26处地名位于通渭县城以北的只有一处名为“泄山”的村庄,剩余25处均密集分布在通渭断裂两侧.25处地名中有20处均出现“泄”字,如“陈家泄山”、“李家泄山”、“令家泄山”等,剩余的5处中有3处出现“塌”字,如“塌山里”、“塌地湾”、“塌子坡”等,其他2处分别名为“曳山”和“下崖湾”.当地人将地震滑坡描述为山“泄”,反映黄土滑坡的一种沿坡面滑动的运动学特征,同时这些“塌山”地名所在的村庄或附近,均发现一处或多处黄土滑坡,进一步印证了本次解译滑坡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