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零件注射压力与空隙缺陷对照》

《表2 零件注射压力与空隙缺陷对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采用RTM技术制造复合材料异型正弦波形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图5和表2可以看出,当注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孔隙率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随着注射压力提高,孔隙含量的产生受注射压力影响减弱。渗透率是影响零件内部质量的关键因素。纤维束内与纤维束间的流动是树脂流动2种方式,其驱动力不同。纤维束间的流动由注射压力主导,属于宏观流动;纤维束内的流动由毛细作用力主导,属于微观流动。当树脂在纤维束间的流动快于纤维束内的流动速度时,流动较快的树脂进入纤维束内时就会形成空隙。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排除空隙,就会形成孔隙缺陷[6]。当注射压力较小时,树脂宏观流速较低。纤维束内的树脂流动速度比纤维束间的快,流速不一致,树脂流动前沿在纤维束内存在突出区,在纤维束间存在滞后区,容易在纤维束间裹挟气泡,造成干斑、孔隙,且注射时间长,对树脂的工艺要求高,树脂循环使用寿命降低。当注射压力适当时,树脂宏观流动与微观流动速度适中,毛细作用力和黏滞力几乎相等,树脂流动前沿近似直线或光滑曲线,不存在明显的突出区和滞后区,纤维束间与纤维束内不易裹挟气泡,基本达到同时渗透,此时孔隙率最低。当注射压力较大时,在纤维束间树脂流速较高,黏滞力起主要作用,只有较大的毛细管被浸透,此时树脂流动前沿在纤维束间存在突出区,在纤维束内存在滞后区,易在纤维束内裹挟气泡,造成孔隙缺陷,当注射压力继续增大,达到某一程度后,毛细管浸润几乎停止,宏观流动成为主要流动方式,因此,孔隙率不会再增加。针对文中零件和模具而言,0.2~0.3 M Pa是最佳的树脂注射压力,既能保证零件内部质量,又将注射时间控制在树脂工艺窗口期内,提高了树脂的循环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