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建议(1999年)》

《表1 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建议(1999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儿童风湿病国际相关诊治指南系列解读之五——儿童干燥综合征分类及诊断标准解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格来源于文献[10];ANA:抗核抗体

捷克免疫科医生Bart?nková等[10]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儿童pSS诊断标准的建议,该建议包括临床症状、免疫学异常、实验室或检查结果等共12项内容。建议中删除了儿童pSS少有的口干症状,将反复腮腺炎和系统症状如发热、低钾麻痹、腹痛等单独列为诊断条目,免疫学异常中增加了ANA以及RF项目,并将血清淀粉酶增高、高球蛋白血症和肾小管酸中毒等纳入诊断条目,满足12条项目中的任意4项就可诊断儿童pSS,具体见表1。其中血清淀粉酶增高和肾小管酸中毒等在儿童pSS多见,而在先前的成人pSS诊断标准中并不包括这两项条目,且肾小管酸中毒仅见于SS,很少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遗憾的是该建议标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验证,至今没有提出正式的儿童pSS诊断和分类标准。近期一些临床研究验证了该建议的敏感性[1,11],研究表明仅有约30%的儿童pSS患儿符合成人pSS的AECG、ACR以及日本标准,即使按照儿童特点校正后(必需符合腮腺炎和唇腺淋巴灶浸润>0)才有62%~85%的符合率,而符合儿童pSS诊断标准建议的高达71%~85%。尽管如此,该建议仍然会有1/4的患儿会被漏诊,诊断标准中加入ANA、RF、红细胞沉降率及白细胞降低等非特异性指标又会降低其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