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水氮处理下土壤PLFA含量、酶活性及SOC组分相对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5 水氮处理下土壤PLFA含量、酶活性及SOC组分相对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微生物群落对施氮补水的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相对变化量(Δ)的计算为(施氮处理-不施氮处理)/不施氮处理,不补水情况下Δ=(N处理-CK处理)/CK处理,补水情况下Δ=(N+W处理-W处理)/W处理。P<0.1;*P<0.05;**P<0.01。P>0.1的数值表示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氮处理后3种种植模式的人工草地土壤总PLFA含量的相对变化量(Δ)与POC相对变化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486,P<0.05),而与MA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57,P<0.01),且在补水和不补水情况表现一致(表5)。其他土壤微生物类群PLFA的相对变化量与SOC组分的相关关系与总PLFA大体相同。两种碳转化相关土壤酶βG和CB活性的相对变化量与coarse POC(不补水情况下)和POC(补水情况下)的相对变化量显著负相关,而与MAOC显著正相关。土壤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主要与POC组分的变化有相关性关系:coarse POC的变化与CB/NAG显著负相关(不补水情况下r=-0.691,P<0.05);fine POC的变化与βG/AP显著负相关(r=-0.463,P<0.05),且在补水情况下相关性更高(r=-0.797,P<0.01)。在补水情况下,βG/AP和CB/AP的变化与POC显著负相关,且βG/NAG和CB/NAG的变化也与POC有负相关关系(边缘显著P<0.1)。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土壤酶C/N、C/P的平均变化在补水情况下均与POC的平均变化有正相关关系(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