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耕作、施氮、密度处理概况》

《表1 耕作、施氮、密度处理概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耕作、施氮和密度及其互作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CT:翻耕;NT:免耕;ST:深松。Z:N=0;L:N=150 kg·hm-2;H:N=225 kg·hm-2。D1:52500株/hm2;D2:67500株/hm2

本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其中耕作方式为主区,施氮为副区、密度为副副区。根据当地春玉米生产现状及调研结果[12],设置3种耕作处理:(1)翻耕(使用铧式犁翻耕20—25 cm,将秸秆残茬全部翻埋于耕层土壤中,地表疏松裸露度过冬闲期,CT);(2)免耕(前茬玉米收获后不采取任何土壤耕作措施,使秸秆高留茬10—20 cm覆盖地表,NT);(3)深松(前茬玉米收获时秸秆高留茬10—20 cm覆盖地表,每间隔40—60 cm宽度留茬深松35—40 cm,ST)。3种施氮处理:无氮(N=0,Z);低氮(N=150 kg·hm-2,L):高氮(N=225 kg·hm-2,H)。2种密度处理:低密(52 500株/hm2,D1);高密(67 500株/hm2,D2)。3种耕作处理、3个施氮处理和2种密度处理共计组合成18种综合处理,如表1所示。采取连续定位试验方式,磷钾肥统一配施,P2O5﹕K2O=120﹕75,肥料基施。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无灌溉。小区面积为125 m2(5 m×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