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7年和2018年房颤住院患者一级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达标比例比较[%(例/例)]》

《表3 2017年和2018年房颤住院患者一级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达标比例比较[%(例/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9年中国心房颤动医疗质量控制报告》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INR:国际标准化比值;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2017年比*P<0.05

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方面,2018年我国具有适应证的房颤患者出院处方抗凝药的比例较2017年有小幅提高(56.7%vs 53.9%,P<0.05),但总体比例仍偏低。二级医院房颤患者更高龄、具有抗凝适应证的比例更高,更需要强化抗凝治疗。但遗憾的是,二级医院抗凝比例在2018年虽有所升高,但较三级医院依然明显偏低(25.8%vs 66.0%,P<0.05)。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二级医院医师对于房颤抗凝必要性的认识可能存在不足;其次,二级医院高出血风险患者比例较三级医院更高,临床医师和患者因畏惧出血而拒绝行抗凝治疗;除此以外,部分就诊于二级医院的患者因为对监测INR依从性不良或不具有规律检测INR的条件而拒绝服用华法林,而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NOAC治疗。未来应该继续加强针对二级医院以及部分三级医院临床医师的房颤抗凝治疗继续教育,在提高其对于房颤抗凝适应证和必要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临床医师对于血栓栓塞/出血风险综合管理的能力,对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除此以外,继续通过媒体或医患沟通科普会等形式开展房颤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房颤危害的知晓率和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