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繁峙县各乡(镇)经济、教育统计》

《表3 繁峙县各乡(镇)经济、教育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燕山—太行山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繁峙县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受教育程度低说明劳动者缺乏现代劳动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劳动技能,就业机会少、薪酬水平低,是贫困发生的“易感”人群[28]。农村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导致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稀缺,缺少能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力量,致使经济发展受阻。村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关系到自身素质提升,代际贫困往往发生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加强教育发展是阻隔代际贫困的有效途径。统计繁峙县各乡(镇)的中小学校的数量和文化站数量,通过计算学校和文化站分布密度,分析教育对贫困村分布的影响。由图8和表3可知,随着学校和文化站分布密度的增加,繁峙县各乡(镇)的贫困村比例呈递减的趋势,即教育资源储备越丰富的地区,贫困发生率越低。处于受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生,学校是其受教育最主要和直接的场所,而大部分成年村民,农村设置的文化站是其提升自我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村民受教育的程度和可能性越高,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的空间越大;通过受教育掌握更多的技能,越有能力实现不同形式和途径的就业,从而容易脱贫。而教育受限的人脱贫和能力较差,反过来限制其受教育的可能,从而陷入贫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