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回避性负性特质与应激强度对首次和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性及反应适应量的预测》

《表3 回避性负性特质与应激强度对首次和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性及反应适应量的预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0.10,*p<0.05,**p<0.01,***p<0.001。应激强度为虚拟化变量。回避性负性特质:特质焦虑与特质抑郁的公因子值。心血管反应性和反应适应量为改变量。

如表3显示,回避性负性特质显著负向预测首次应激心率反应(β=-0.21,t=-2.81,p=0.006),收缩压反应(β=-0.24,t=-3.14,p=0.002),舒张压反应(β=-0.32,t=-4.36,p<0.001),重复应激舒张压反应(β=-0.30,t=-4.02,p<0.001)。应激强度与回避性负性特质交互预测重复应激心率反应(β=-0.18,t=-2.45,p=0.015),其他交互预测作用不显著。回避性负性特质对前后两次应激心血管反应适应量的预测效应不显著。如表4显示,在控制了应激反应后,回避性负性特质显著正向预测应激心率恢复(β=0.17,t=2.23,p=0.027)。应激强度与回避性负性特质的交互预测作用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了无论应激强度大小如何,回避性负性特质都与钝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应激后较差的心血管反应恢复,以及重复应激钝化的心血管反应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