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抗虫转基因甘蔗:抗虫转基因甘蔗的培育及其抗性丧失的防控策略》

《表1 抗虫转基因甘蔗:抗虫转基因甘蔗的培育及其抗性丧失的防控策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抗虫转基因甘蔗的培育及其抗性丧失的防控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表1已报到的文献,国内转基因甘蔗的转化方法主要以基因枪轰击为主,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拷贝数多,有的受体植株的农艺性状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转基因材料难以应用于生产。如2016年,高世武等[46]把CrylAc基因转入甘蔗高糖品种FN15,转基因植株的外源基因的拷贝数1-148不等,毒蛋白在叶中表达量高、转基因植株的螟虫受害率低,但CrylAc基因拷贝数越多、表达量越高对植株的农艺性状影响越大;另外我国科研人员Weng等[41]通过提高CrylAc基因中GC含量,从37.4%增加至47.5%,并再次提高至54.8%,获得的转基因甘蔗内毒蛋白的表达量和转基因甘蔗对螟虫的抗性虽然很高,但经过抗虫性及重要经济、农艺性状的评价后发现,除了抗虫性外,总体而言,经济性状都不如原供体品种,很难直接从中选育抗虫品种用于甘蔗生产。分析其原因推测是所得的转基因甘蔗由基因枪轰击而获得的,CrylAc基因的拷贝数多(4-11),毒蛋白大量在甘蔗体内积累而影响了甘蔗正常的生长发育。由此可见,由基因枪轰击获得的转基因甘蔗普遍存在外源基因拷贝数多的问题,基因枪轰击法难以控制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因此具有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少的优点的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则更适合用于转基因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