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游客地方感差异性分析》

《表2 游客地方感差异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游客地方感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代表P<0.01,**代表P<0.05

游客地方感的形成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客观特征的主观认知和感受[15],所以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异会形成游客不同的认知,进而形成游客地方感的差异。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到访次数等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在四个不同的维度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性别、职业在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年龄方面,不同的游客在文化底蕴维度和旅游功能维度感知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游客对文化底蕴的感知和对旅游功能的要求增强,“60岁以上”组明显高于“16至25岁”和“26至39岁”组,这说明老年人对文化底蕴和旅游功能更为敏感。在文化程度方面,文化底蕴维度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游客受教育水平越高,对文化底蕴的认知越高,“本科以上学历”的游客对河西走廊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认知要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在到访次数方面,乡土景观维度和情感依恋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着到访次数的增多,游客的地方感、乡土景观认知和情感依恋认知越高,“到访三次及以上”的游客明显高于“第一次到访”的游客,这也说明了到访次数越多,游客的地方感越强,对旅游地乡土景观的认知越全面,留恋之情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