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断层参数:基于近场强震记录和同震位移的汶川地震破裂过程》

《表1 断层参数:基于近场强震记录和同震位移的汶川地震破裂过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近场强震记录和同震位移的汶川地震破裂过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汶川地震发生在叠瓦状曲面断层上,部分研究对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徐锡伟等,2008;Zhang et al.,2009;Hubbard et al.,2009,2010;Jia et al.,2010)。本文断层模型中将北川-映秀断裂记为北川断层,灌县-江油断裂记为彭灌断层(PGF),小鱼洞断裂记为小鱼洞断层。总结断层模型有如下特点:北川断层高川以南(北川断层南段)倾角从深往浅逐渐增大,初始破裂点附近的剖面显示,在深15~18km处断层倾角约为20°,10~15km处倾角约为33°,在4~10km处倾角约为45°,在近地表处分为2支,一支保持倾角不变扩展到地表,一支以约63°的倾角扩展到地表。彭灌断层与北川断层在深约15km处相交,在12~15km时倾角与北川断层南段深部15~18km的倾角相同,约为20°,在4~12km时倾角约为33°,在近地表处倾角约为28°。往北侧在与小鱼洞断层相交处附近的剖面显示,北川断层南段倾角与初始破裂点处相近,但近地表没有出现分支;而彭灌断层变化较大,此时彭灌断层与北川断层南段在深约10km处相交,倾角约为33°。往北侧北川断层高川以北(北川断层北段)倾角大于南段。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考虑北川断层南段倾角的变化和南北段倾角的不同,本文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三维断层模型,在此关注断层在与小鱼洞断层相交的特点,所以北川断层南段模型采用小鱼洞断层附近的剖面建立,包括北川断层和彭灌断层(PGF)。断层走向根据地表破裂带展布的方向取224°。北川断层南段由深向浅倾角依次为20°(BCF4)、33°(BCF3)、50°(BCF2)和65°(BCF1)。断层最深达21.7km,其中BCF4与BCF3相交于深16.6km处,BCF2和PGF在深10km处相交,BCF2与BCF1在深5.4km处相交,PGF倾角与BCF3相同,BCF1和PGF在地表相距9.1km。在此将BCF1和BCF2称为北川断层南段高倾角部分。北川断层北段(BCF5)倾角参考Nakamura等(2010)的结果取60°。PGF与北川断层南段长132km,北川断层北段长180km,共312km。表1为断层参数,发震时刻取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58.7秒(陈培善,2008),震中位置参考USGS的结果,取30.986°N,103.364°E,震源深度14.0km(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BCF3上。沿走向和倾向将断层划分为5km×3km的子断层,共854个子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