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表1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潭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水质显著相关[25-28]。本研究将流域水质指标的平均浓度与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林地、草地面积占比与各水质污染指标具有负相关性。其中,林地与TP、COD呈显著负相关,草地与TN呈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林地、草地有着丰富的植被,可以通过植被根系吸收、土壤滞留等生物化学作用减少地表径流的污染物,减轻水体污染[14],说明自然用地有利于减少水质污染,起着“汇”的作用。同时,自然用地增多导致相应流域内人类用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这也是影响流域水质指标浓度的重要原因[7]。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与各水质污染指标具有正相关性。其中,耕地与TP、TN、NH4+-N呈显著正相关,建设用地与NH4+-N、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农业活动往往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将随坡面流水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建设用地意味着大量的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容易产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影响水质。水域往往发展养殖业,饲料中的氮、磷增多也会导致水质恶化[29]。因而人类用地往往是水质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