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04—2012年各省劳动力投入和人工成本变动情况》

《表4 2004—2012年各省劳动力投入和人工成本变动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中国小麦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时间序列的演变状态方面,2004—2012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年际间变化显著(见图1)。2004—2005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下降12.5%,2005—2006年上升7.2%,2006—2007又下降8.1%,2007—2008则上升6.1%,2008—2009年又降低18.8%,2009—2010年后趋于下降。其中,2005—2006年和2008—2009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变动非常明显,具有明显的“转折点”性质。2005—2006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迅速上升可能是制度变革的结果。2004年,政府宣布3a之内免除农业税。2005年,除山东省和河北省外,其它小麦主产区正式减免农业税,一项旧的正式制度的废除相当于一项制度创新,可能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农业税减免后,农户获取所有的小麦种植收益,其可能通过采用新品种、精耕细作及提高努力程度等提升耕作水平,从而提高小麦生产效率。2008—2009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迅速下降,可能是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带来的结果。2008年,虽然劳动投入下降,但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人工成本迅速增加(见表4),意味着在同等产量下要素组合的最优配置点发生变化,生产效率自然而然地随之变化。根据生产要素配置原则,生产者应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调整生产要素组合,在劳动力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应使用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进行替代,重构要素组合的比较优势。然而,要素替代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完成,这种滞后效应可能对生产效率带来负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