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细沟侵蚀样地布设:暴雨条件下黄土高原长陡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

《表1 细沟侵蚀样地布设:暴雨条件下黄土高原长陡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暴雨条件下黄土高原长陡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7.26”暴雨发生后的13~21 d进行测定,样地均未扰动。“7.26”暴雨前样地Q8和Q9内有浅沟发育。SL为上坡集水区坡长,VT为植被类型。

2017年8月9—16日,在临近暴雨中心的陕西省子洲县北部的清水沟小流域(E105°42′,N35°33′,面积5.73 km2)和蛇家沟小流域(E109°58′,N37°41′,面积4.93 km2)进行了细沟侵蚀测量。调查样地主要分布在清水沟小流域,并以蛇家沟为补充,主要考虑到清水沟小流域坡耕地较多,而且7.26暴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清水沟小流域水库溃坝。样地的选择考虑4个因素。首先,以直形坡为主,选择不同作物类型和覆盖度的8个20 m×5 m的样地;其次,选择清水沟和蛇家沟地块最长的坡耕地样地各1块;再次,为了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坡耕地:选择撂荒坡耕地样地1块,有浅沟分布的样地2块,另外,分别在清水沟和蛇家沟各选1块草地样地作为对照,共计15块样地。根据江忠善等的研究结果[27],植被覆盖度小于10%的人工草地侵蚀模数接近于对照裸露农地的侵蚀模数,因此,把覆盖度小于等于10%的2块坡耕地作为裸露坡耕地。各样地的具体情况见表1。在细沟侵蚀调查过程中,首先利用Google卫星影像(拍摄日期2017年5月12日,暴雨前2个月)确定坡耕地所在位置。使用手持GPS测量并记录样地的经纬度,并在Google卫星影像标注样地位置。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坡度和坡向,现场调查并记录作物种类,采用目估法测量植被覆盖度,在样方内每隔2 m布设一个断面,由坡上到坡下依次量取各断面内细沟的宽度、深度以及相邻细沟间的距离。根据朱显谟先生提出的土壤侵蚀分类方法[1],细沟的纵断面和斜坡表面一致,沟深以10~15 cm为主,沟宽约<10~15 cm;而浅沟的沟深约在0.5~1 m,沟宽1 m为主;切沟主要发育在成土母质上,沟深2~3 m,沟宽约1~5 m。本文调查的坡耕地样地未发现切沟侵蚀,但在2块44 m×14 m的大样方上有浅沟发育(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