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撤销论文与对照组2的被引频次比较》

《表5 撤销论文与对照组2的被引频次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宏观层面下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影响测度:基于被引频次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综合表4和表5,基于前述对判断指标的阐释,可以将检验结果总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撤销论文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论文。评审不端类论文尽管在各撤销原因中的绝对被引频次最低,但与同期刊论文相比,相对影响力反而最高。实际数据翻检后发现,这些论文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和伊朗学者,而其被引用明显存在国别层面的“俱乐部效应”[13],即大多数被引来自所在的国家。第二类是撤销论文的影响力高于对照组论文。剽窃和部分复制的正值比例均在65%以上。特别是部分剽窃论文的被引频次比起同期的未撤销论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通过Z值来分析,使用实际数据来验证)。剽窃者通常会抄袭高质量期刊上的论文,再在低水平期刊上发表。这样,会因为低水平期刊缺少足够关注而降低被发现的风险,同时也侧面体现了论文质量与期刊水平间的关系。第三类是撤销论文对于对照组论文的优势,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伪造篡改、重复发表和科学错误的正值比例均在60%左右。伪造纂改类论文的被引频次明显高于其他撤销原因,但与同期未撤销论文相比,优势却没有那么突出。因为伪造纂改类论文多发表在层次较高的期刊上,所在期刊的其他论文被引频次也不低。但也有极少数论文主题迎合研究前沿,研究过程经过精心包装,使其被引频次明显高于未撤销论文。第四类是撤销论文与对照组论文没有差异。研究存疑类论文在两个表中的正值比例均在60%以下,差异显著性检验方面也存在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