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沈从文家书(1966—1976年)收信人与数量》

《表1 沈从文家书(1966—1976年)收信人与数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情”与“事功”——沈从文家书(1966—1976)再解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普通读者对于沈从文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名篇,以及他对于“田园牧歌”的吟唱和“人性小庙”的构建。在主流文艺导向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矛盾中,1949年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沈从文陷入了精神迷乱状态。期间,除了思想调整而创作和发表少量的“应景”诗文外,他多以文物研究和书信写作为日常之要。1966—1976年间,沈从文一家经历多次离别:夫妻二人先后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长子沈龙朱留在北京工厂上班,次子沈虎雏夫妇调往四川自贡工作,侄女沈朝慧因“户口”注销被迫流徙。一家人颠沛流离、天各一方,沈从文为此频繁写作家书。笔者根据2009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沈从文全集》22、23、24卷的书信,统计得出:在1966—1976年间由沈从文亲笔所写的家书共计224封,收信人涉及10人,详情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