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微卫星各位点及两个群体的遗传参数Tab.2 Microsatellite loci and genetic parameters of two populations》

《表2 微卫星各位点及两个群体的遗传参数Tab.2 Microsatellite loci and genetic parameters of two population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广西野生鲤与建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为平均等位基因;Ne为有效等位基因;Ho为观测杂合度值;He为期望杂合度值;PIC为多态信息含量

实验结果中10对微卫星的电泳图全部显示出了清晰的条带,从表2分析表明,10个位点均检测出了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在1.167 5~1.520 3,平均为1.360 2;等位基因控制着数量性状,数量多少决定遗传多态性高低,等位基因的丰度越高,群体的生产性状越具有多样性,因而能更多适应生态自然环境的自然选择。观测杂合度在0.397~0.762之间,平均为0.562 6,期望杂合度0.301~0.629之间,平均0.463 3,说明它们的遗传变异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289 7~0.685 0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38 8,为中度多态性。表明建鲤在广西经多年人工群选,由于经过一定的人为选择性,建鲤群体的杂合度比广西本地野生鲤群体降低了,建鲤的遗传多样性数值低于广西本地鲤,建鲤经过广西本地多年的适应性养殖,其性状趋于稳定,遗传多样性降低,可进一步选育的空间有所下降。多态信息含量是检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指标[15],本地野生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562,大于建鲤的1.388,多态信息含量0.685,大于建鲤的0.424,广西本地野生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建鲤,建鲤经过多年的群体选育,由于人为群体选择,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鲤,而本地野生鲤由于生存在相对封闭的水域,即使与早先引进的建鲤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由于没有受到人工选择的干扰,也能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