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脉冲和连续标记在根际沉积碳(C)输入土壤应用中的比较》

《表1 脉冲和连续标记在根际沉积碳(C)输入土壤应用中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3CO2同位素标记法,是指以高丰度13CO2为示踪物,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这些示踪物后,通过在特定的时间内测定植物-土壤系统中各碳库示踪物量的变化,可定量研究该时间段内13C在植物-土壤系统的转移和分布,阐明植物某一生长期的碳分配特征,定量植物碳向土壤的输入以及土壤碳周转,从而明确植物光合碳对SOM的来源、稳定化过程的影响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Hanson et al.,2000;Kuzyakov&Cheng,2001;Kuzyakov,2006;Yuan et al.,2016;张蕊等,2017;Liu et al.,2019b)。脉冲标记法是一次或分几次加入13CO2,标记数小时后在特定时间内测定13C在土壤-植物系统各碳库的分配比例(Kuzyakov&Gavrichkova,2010)(表1)。脉冲标记法只能提供植物生长关键时期光合碳的分配特征,但是在植物生长期内标记13CO2,就可以估计植物来源碳输入土壤各组分的量(Lu et al.,2002a;Kimura et al.,2004;Xiao et al.,2019a,2019b;Zang et al.,2019)。连续标记法是指在植物生长某个生长期(或全生长期),在可控气室等封闭的空间内对植物进行不间断标记,可以定量全部生长期投入碳的净分配(表1)。例如,在水稻(Oryza satira)拔节期和灌浆期进行13CO2连续标记,可以定量研究生长过程中水稻光合碳对SOC各组分的贡献(Kuzyakov,2005;Conrad et al.,2012;Wang et al.,2016),以及对土壤原有有机质的激发效应(Zhu et al.,201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