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地物在不同时期的面积/km2》

《表1 不同地物在不同时期的面积/km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遥感技术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观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通过分析面积变化来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统计了8个年份水体、耕地、林地、草地、裸地和居民地的面积,结果如表1所示。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表,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知,1990年北京市东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结构是耕地、居民地和草地,分别占据了39%、28%和27%;而2018年居民地占比40%,草地占比15%,耕地占比大幅度降至16%,林地急剧增长到23%。和1990年比较,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居民地为主导,居民用地从1990年554km2增加到2018年784km2,一直在持续增加,28年时间共增加了230km2,比例从28%增长到40.8%,增加了12%,这意味着2018年土地用地将近41%是居民用地,即城镇土地空间快速扩大,这增加的12%,即230平方千米居民用地有29%是从耕地演变而来的,表明居民用地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大约66.7km2,这是城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其次大约有21%来自草地类型转移,面积48km2;林地面积从1990年33km2增加到2018年432km2,大约增加了12倍,增加了大约400km2,比例从1.7%增长到23%,比例增加了21.3%,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一个土地利用类型,这其中增加的土地面积大约有50%,即200km2由耕地演变而来,这其中应当属于退耕还林的结果,另外大约有29%,即116km2的林地由草地演变而来,由于大规模植树造林导致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很明显大量地减少,从1990年749km2降到了2018年的318km2,是变化量最大的一个土地利用类型,大约减少了430km2,比例减少了23%,其中46%耕地演变成了林地,28%演变成居民用地,表明消失的耕地将近一半用来退耕还林了;草地面积在大量地减少,减少了12%,大约232km2,其减少的面积50%演变成了林地,27%演变成了居民地,其中草地向林地的转化是北京治理荒山的结果。裸地属于荒地类型,从40km2增加到51km2,共增加了大约11km2,增长了27%,其中,大约有42%是耕地转化而来,大约27%是草地转化成裸地,耕地到裸地的转化是耕地撂荒导致的,撂荒地大约4.6km2。把草地和裸地都属于未利用地,未利用地从566km2减少到349km2,大约有83km2用来开发成居民用地,比例大约38%,而用来植树造林的部分大约126km2,比例大约58%,表明北京东部区域对未利用地的处理主要用于植树造林和开发扩大城镇范围。从结构上来看,1990年耕地占地最多,大约是39%,其次是建筑用地和草地,到了2018年,林地和居民用地最多,分别是38%和40%。因此北京东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十分明显,城镇用地扩张十分明显,北京东部大造林工程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