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静息与负荷状态经心率校正后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比较(ms,±s,n=58)》

《表4 静息与负荷状态经心率校正后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比较(ms,±s,n=5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二维斑点追踪参数在平板运动负荷超声中的应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静息和峰值期分别对986个节段进行分析,其中静息状态追踪较好的节段约占98%,负荷状态约占95%。除外后壁和下壁基底段,峰值应变在运动峰值期较静息时均明显增加(P均<0.05,表2,图1),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期的应变绝对值均是心尖部最高[(24.9±3.2)%,(33.9±3.7)%],基底段最低[(19.1±2.4)%,(22.3±3.3)%],心尖部与基底段和中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静息期左心室心尖段、中段、基底段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7.8±37.7)ms、(343.7±35.5)ms、(356.1±45.7)ms,P>0.05];运动负荷峰值期各节段达峰时间均较静息期明显缩短(P均<0.01,表3),心尖段峰值期达峰时间最短[(215.9±35.6)ms],基底段峰值期达峰时间最长[(237.8±43.4)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息与峰值状态经心率校正后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比值为2.3~3.0,根据心率调整的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运动负荷峰值期均较静息时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表4)。同一观察者和不同观察者之间峰值应变检测的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47和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