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草海湿地表层水中4种荧光组分特征》

《表1 草海湿地表层水中4种荧光组分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草海湿地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及其与PFASs的相关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草海湿地样品三维荧光光谱测定结果,利用平行因子分析模型,共识别出4种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腐殖质组分(类腐殖酸C1和长波段腐殖质C2),1种类富里酸组分(类富里酸C3)及1种类蛋白组分(类色氨酸C4).其中,C1属于典型的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对应于传统的可见光区富里酸C峰[λEx(320~360 nm)λEm(420~460 nm)],主要由相对稳定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产生,具有稳定的芳香性和疏水性结构[18].一般认为,该组分是陆地水体中陆源腐殖酸输入的重要信号.C2反映了长波段腐殖质的荧光性质,对应于传统的D峰[λEx(390 nm)λEm(509 nm)],是由大分子疏水性化合物组成[19],表征土壤富里酸来源.C3与传统的海洋腐殖质M峰[λEx(290~312 nm)λEm(370~420 nm)]相比,λEx增大,略微红移,多源于微生物及水中浮游植物降解氧化或陆地衍生的有机物质[3,20].C4属于典型的类色氨酸荧光组分,受DOM中芳环氨基酸的影响[21],亲水性较强,与传统T峰相对应.这类组分反映的是水体自身生物降解,是水体自生源的典型指征.荧光组分类型与其他文献对比结果见表1.然而近年来研究[25]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也可携带类蛋白荧光,需结合水体实际情况对其输入源进行综合评定,4个荧光组分的三维荧光光谱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