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体外检测方法在垃圾渗滤液与再生水生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表1 体外检测方法在垃圾渗滤液与再生水生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垃圾渗滤液与再生水生物毒性的体外检测方法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未鉴别.

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或深度处理工艺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含量,但再生水中仍会存在壬基酚、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微量污染物,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污染物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表1).Ren等[14]采用SRB比色法和LDH释放法,发现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工艺可有效降低进水的细胞毒性,但未完全去除.Jia等[11]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和MTS试验以及Ames和SOS/umu试验分析了深度处理再生水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发现深度处理可降低细胞毒性,但遗传毒性反而增加,表明处理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致突变物质.Al-Saleh等[10]证实了这一观点,并提出水中残留的邻苯二甲酸酯可能是引起毒性增加的物质.除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外,再生水内分泌干扰效应同样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即使采用多种工艺联合处理污水,也不能完全降低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甚至会有某种毒性效应增加的可能(表1).如Gehrmann等[13]采用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发现膜生物反应器(MBR)、臭氧氧化和砂滤工艺可完全去除污水中雌激素和雄激素活性物质,但对于抗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物质的去除效率较低.Jia等[11]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研究了再生水的多种内分泌干扰效应,证明了现有的多数工艺无法完全消除毒性效应,且出水EROD酶活性的增加表明处理过程产生了具有更强芳香烃受体效应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