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东、中、西部城市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关系(因变量lny)》

《表4 东、中、西部城市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关系(因变量lny)》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集中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中为标准误差,*p<0.1,**p<0.05,***p<0.01。

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城市集中度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从表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东、中、西的首位指数与劳均产出之间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解释变量当期和滞后一期的回归结果均较显著。东、中、西部的最优集中度分别为15.0%~16.8%,27.3%~27.9%及32.36%~32.77%,呈现递增趋势。东部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首位城市的作用被省份内其他城市均摊,但城市首位指数也不宜过低。而西部各省份的首位指数相对较高,城市分布呈现“一支独大”的特点,较高的首位指数意味着资源分布更为集中。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城市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资源倾向于在某些大城市集聚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随着发展阶段不断向前推进,西部地区大城市数量会增加,城市集中度会出现下降趋势。进一步考察经济增长的路径,发现东部和西部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驱动,中部则呈现出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这可能是由于中部地区的国有经济占比较高导致。劳均受教育水平显著促进了东部经济增长,且系数较中西部要高;而西部劳均受教育水平系数最低且不显著,仍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对西部基础设施投入确实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并成为主要驱动力之一。基于回归结果分析,三大区域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应各有侧重。东部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投资驱动和人才驱动优势。中部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氛围,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刺激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西部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同时增加城市开放度,激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