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组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rSI比较》

《表1 两组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rSI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靶向USPIO分子探针联合MR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与增强前平均rSI比较aP<0.01;与增强后0.5 h平均rSI比较bP<0.05

对照组小鼠:动脉内膜未见明显增厚及斑块。靶向探针组及非特异性Ig G-USPIO组小鼠:小鼠动脉管壁增厚并见斑块形成,靶向探针组2只小鼠分别识别两处斑块,非特异性Ig G-USPIO组小鼠识别3处斑块,每处斑块感兴趣内测量3个点。注入探针前,粥样硬化斑块在MR T2W图像上表现为动脉管壁增厚,信号不均匀增高。靶向探针组增强后动脉斑块信号下降,见图1。靶向探针组及非特异性Ig G-USPIO组增强后0.5 h、2 h平均r S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探针组增强前及增强后0.5 h、2 h平均rS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