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内镜治疗的消化道IFP患者内镜特征及治疗方式比较[n(%)]》

《表3 内镜治疗的消化道IFP患者内镜特征及治疗方式比较[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面表面非光滑指表面糜烂或溃疡或粗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入组56例IFP患者中,6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50例内镜微创治疗(34例行EMR术,18例行ESD术),其中42例直径≤2 cm病灶中32例行EMR术(32/42)、10例行ESD术(10/42),8例直径>2 cm病灶中2例行EMR术(2/8)、6例行ESD术(6/8)。5例超声内镜起源于黏膜肌层病灶中3例行EMR术(3/5)、2例行ESD术(2/5),10例超声内镜起源于黏膜下层病灶中1例行EMR术(1/10)、9例行ESD术(9/10),统计结果显示山田分型为Ⅱ型,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行ESD治疗的比例明显更高,超声内镜提示病灶起源于黏膜下层者与起源于黏膜肌层者相比,EMR、ESD构成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3)。所有内镜治疗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病理均符合IFP特征,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增生,围绕血管呈漩涡状洋葱皮样结构,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中2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117(-),CD34(+),DOG-1 (-),S-100 (-)SMA(-),Desmin (-),Ki67 (+),SDHA (+/-),SDHB(+),CEA(-),Cyclin D1 (-),Bcl-2 (-),ALK D5F3(-),ALK p80 (-)(表3、图1)。基因检测:PDGFR第18外显子为突变型,PDGFR第12外显子为野生型。C-kit第9、11、13、17外显子均为野生型。56例患者术后1~2年复查内镜或CT未见病灶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