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临床不同研究部位的扫描方法及相关参数》

《表1|临床不同研究部位的扫描方法及相关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动态对比增强MRI在骨科临床应用中的热点问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动态对比增强MRI的灌注参数主要有3种分析方法: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8]。定性方法是时间强度曲线的形态学分析,其依赖于目测评估感兴趣区域内是否存在早期动脉增强(而不是后期增强),这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直观的分析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观察时间强度曲线的形态区别[9],见图2。而半定量的方法是通过从时间强度曲线中计算几个参数,常用的半定量参数有初始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最大信号强度、最大斜率等,见图3。最后,定量分析主要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进行,获得可以反映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的常用参数: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血浆体积等[10]。最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模型是由血浆和血管外细胞外空间组成的间隔模型。在该模型中,假设对比剂以可逆过程扩散到血管外细胞外空间中,该可逆过程的特征在于容量转移常数和速率常数,容量转移常数是对比剂流入血浆和血管外细胞外空间的速率,受血浆血流量和组织的渗透性的控制,这些指标可发现肌肉骨骼肿瘤的血管分布,这对确定肿瘤的生存能力和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此外,科研人员又提出了许多药代动力学模型,如Larsson(LM)、Brix(BM)、Tofts and Kermode(TK)、extended TK(ETK)等[10-11],并且这些模型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的在演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