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清水沟尾闾河道演变分阶段研究成果对比》

《表1 清水沟尾闾河道演变分阶段研究成果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河口清水沟尾闾河道演变过程分析与改道风险评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往学者基于黄河口不同行河时期的实测资料,对黄河口尾闾河段的发育过程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1-3,5-9],认为黄河尾闾河道一般遵循“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演变循环规律,平面河型一般经历“游荡散乱-单一顺直、相对稳定-出汊摆动”的自然演变过程。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增强,清水沟流路呈现出新的演变态势和特性,如行河时间大大延长、演变剧烈程度大为降低,引发了广泛关注。各项研究通过分析水沙条件、平面河型、河口河段纵横断面等变化,对清水沟尾闾河道演变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总结了各阶段的演变特点,代表研究成果见表1。此外,对河口改道(出汊摆动)条件的研究也是明确河口演变规律的重要一环,已有研究表明,河口河道的改道(出汊摆动)主要与来水来沙情况(如最大水沙量、水沙搭配等)、河道边界条件(如河型、淤积延伸长度、比降、弯曲度、滩槽差等)和海洋动力条件(如潮汐、潮流等)等有关[1,10-15]。但上述条件对河口改道(出汊摆动)的影响程度还不明确,且目前黄河口沿用的改道指标“西河口12 m”是一个单一人工控制指标,并不能科学客观地反映自然和人工干预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清水沟流路改道(出汊摆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