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水沙变化及冲淤特征》

《表2 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水沙变化及冲淤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冲刷效率为汛期冲淤量/汛期来水量(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冲淤占比为年冲淤量/年来沙量(利津站),泥沙干容重按1.3 t/m3计算。

调水调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进入河口的水沙条件,清水下泄使得下游和尾闾河道发生冲刷。由于调水调沙集中在汛期,汛前汛后尾闾河道的冲淤对比代表汛期的冲淤变化,也可代表调水调沙引起的河道冲淤变化,因此计算每年汛期的冲刷效率代表调水调沙的冲刷效率,如表2所示。随着调水调沙的持续进行,河道冲刷效率也在发生变化。调水调沙初期冲刷效率最大,2002—2005年冲刷效率平均为3.00 kg/m3,其中2002年冲刷效率达6.67 kg/m3,河道冲刷量占该年来沙量的约44%,说明长期小水后进行调水调沙对尾闾河道冲刷效果最明显。2006年以后冲刷效率显著下降,2006—2014年冲刷效率平均仅为0.69 kg/m3,河道冲刷效果不佳,且冲淤年际波动较大。2015—2017年黄河上游来水量极小,水库对水沙的调节能力有限,尾闾来水来沙显著减少,河道淤积严重,2015年进入河口的泥沙约有24.14%淤积在尾闾河道,2016年调水调沙开始中断,汛期和非汛期均淤积严重,进入河口的泥沙约有71.32%淤积在尾闾河道,2017年的汛期河道同样发生淤积。调水调沙中断前一年和中断后一年,尾闾河道汛期均发生淤积,不利于河口防洪、防凌安全,这值得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