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82—1985年与2013—2016年广东省各地市降水p H年均值》

《表3 1982—1985年与2013—2016年广东省各地市降水p H年均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08—2018年广东省酸雨的变化趋势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2给出了广东省2008—2018年间降水pH值的空间分布状况,由图2可知,2008—2018年间,广东省仍有少部分地区的降水pH值小于4.5,属重酸雨区,且多分布在韶关市、清远市和广州市。大部分地区的降水pH值在4.5—5.0之间,属中酸雨区。从表3也可知,广东地区的酸雨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1982—1985年间,中部的广州市是一个势力较强、范围较广的酸雨中心,西达肇庆,南延至江门、珠海、深圳,波及整个珠江三角洲腹地。其他酸雨分布中心,北有韶关市,东有汕头市,呈现三足鼎立态势(秦鹏等,2006)。而2013—2016年间,除广州市和汕头市酸雨情况有所改善,4年平均pH值分别增长6.21%和21.6%外,其他酸雨分布中心酸雨情况均没有改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因为韶关、佛山等地区的工业发达,能源消耗大。以韶关为例,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而韶钢作为韶关市钢铁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年产钢能力达到660万吨(张拓,2020)。又如佛山,佛山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2018年,佛山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6.1%。正是因为这些地区工业的高度发达(麦玲玲等,2019),导致排放的SO2超标。其次,这些地区人口集中,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当地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不仅仅源于SO2的排放,还与含有大量氮氧化物的废气排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