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造林模式土壤水文效应》

《表3 不同造林模式土壤水文效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造林模式对退化花岗岩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文效应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内不同字母表示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

由表3可知,造林10年后,与对照相比,不同造林模式林地的土壤水文效应显著增加,且均与对照的持水率、贮水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饱和贮水量为95.88-104.76 mm,平均值为100.51 mm,是对照的1.18倍,其中刺槐五角枫混交林的饱和贮水量最大,黑松纯林的饱和贮水量最小。4种造林模式的土壤饱和含水量具有显著差异,其范围为38.66%-45.96%,平均为42.58%,是对照的1.36倍,其中刺槐五角枫混交林的饱和含水量最大,黑松纯林的饱和含水量最小。这说明人工造林通过降低土壤容重、增大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水库的贮水容量,增强林地的水源涵养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径流的流失。从不同造林模式的饱和贮水量变化来看,3种混交林模式的饱和贮水量均显著高于黑松纯林,因而,混交林能更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蓄水贮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