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不同室外空间形态测点日间和夜间逐旬热岛强度》

《表6 不同室外空间形态测点日间和夜间逐旬热岛强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寒冷地区高校校园不同室外空间形态下的热环境长时间尺度测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国家气象站郑州站为基准计算不同室外空间形态的日间和夜间逐旬热岛强度,其结果如表6所示。统计结果显示整个测试时段所有测点日间(8:00–18:00)热岛强度平均值为0.3℃,夜间(19:00–7:00)为0.6℃,除1、5和10测点外所有测点的夜间热岛强度均大于日间热岛强度,这与以往昼夜热岛强度差别的研究结果一致。测点1和测点5日间热岛强度大于夜间,分析其原因主要为2个测点位于四面围合式布局和南北西三面围合式布局庭院北向,白天受太阳照射温度温升快,又由于测点位于围合式庭院内部,测点与周围对流换热缓慢,从而使得温升较快热岛强度较大,到了夜间整个围合式布局南北测点温度趋于一致,热岛强度减弱;测点10为大面积草地下垫面,草地比热容较土壤和硬质铺地下垫面小,白天受太阳照射时,草叶温升较快,从而使得近地空气温度最高,白天热岛效应较大,当太阳辐射减弱或消失时,草地与近地空气温度的热量交换方式以显热和潜热2种方式同时进行,叶片温度又迅速降低,从而使得近地空气温度最低,夜间热岛效应低。草地下垫面空间测点热岛效应昼夜差别与杨小山[3]在我国湿热地区开展的实测研究一致,草地近地空气温度波动较大,夜间对空气的降温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