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于BDAF的低介电FPI的化学结构以及介电常数》

《表3 基于BDAF的低介电FPI的化学结构以及介电常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面向5G应用需求的低介电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氟原子及含氟取代基的摩尔极化度P值较小,因此在材料中引入高含量的氟元素能使PI的介电常数明显下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已有综述[21-23]。综合高频介电性能、耐热性能、高温尺寸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因素,几类在5G高频通讯中具有潜在应用研究的含氟PI材料如表2与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的低介电FPI主要是基于商业化含氟二酐如4,4′-(六氟异丙烯)双邻苯二甲酸酐(6FDA)或含氟二胺、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BDAF)单体的PI材料。其中,基于6FDA与高氟含量二胺如3,5-二氨基三氟甲苯、3,5-二氨基五氟化硫的FPI兼具低介电、高耐热、高尺寸稳定性等特点,在5G高频通讯领域FCCL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张明艳等[24]以6FDA、BPDA以及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low-Dk共聚PI薄膜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I(6FDA-TFMB)的介电常数可以达到1.9,而将BPDA引入共聚体系中会导致薄膜的介电常数升高,但当BPDA的摩尔分数低于20%时,薄膜的介电常数仍然小于2.5。从引入高含量氟的角度来降低PI的介电常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原料的成本问题以及合成与提纯上的高难度,另一方面是FPI与Cu等金属的结合力一般较低,而且存在着高温制程工艺中挥发出有害性气体的风险[25],加之“无卤化”FCCL的应用需求,近年来非氟型低介电PI薄膜的研究逐步得到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