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熔岩试油产量与不整合面距离的关系》

《表3 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熔岩试油产量与不整合面距离的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熔岩油气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过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生成岩阶段(290~250 Ma):石炭纪晚期,研究区遭受强烈的构造抬升(吴晓智,2012),火山熔岩发生构造破裂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安山岩、英安岩中的长石斑晶、长石基质及早期充填的碳酸盐等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斑晶溶孔、基质溶孔和溶蚀缝等(图3a、f、h),极大地增大了安山岩、英安岩的孔隙度(图7),而玄武岩岩石十分致密,后期流体难以进入孔隙,溶蚀作用程度有限,但在构造破裂作用下易形成构造裂缝(图3c),进而改善了孔隙度和渗透率(图7)。研究区各类火山熔岩的孔隙度、渗透率与距不整合面距离的关系表明(图8):不整合面附近安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最高,随着距不整合面距离的增大,安山岩孔隙度和渗透率逐渐降低,约在60 m处,安山岩的物性达到最小。随着距离的继续增大,在110~130 m处构造裂缝发育段,安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增高,再次达到顶峰,成为储集性能较好的另一个层段,但该层段安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小于不整合面附近(图8)的同类岩石。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微电阻成像资料显示,风化淋滤带的安山岩发育大量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及溶蚀缝(图3a、e、h),极大地增加了安山岩的储集空间。构造裂缝发育带的安山岩发育大量构造裂缝及微裂缝(图3 a、f、g),不仅增大了安山岩储集空间,更连通了先期的孤立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改善了安山岩的储集性能。油日产量在10 t/d以上的安山岩试油井大多集中在距不整合面0~20 m,少量形成于构造裂缝发育带(表3)。总的来说,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作用是改善安山岩储集性能的最重要因素,风化淋滤带安山岩的储集性能和油气产能最好,构造裂缝发育带次之。位于风化淋滤带(距不整合面距离0~60 m)的英安岩和玄武岩的储层物性较安山岩差,英安岩的孔隙度明显高于玄武岩,但渗透率偏低。而位于构造裂缝发育带(110~130 m)的玄武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达到顶峰。综合安山岩和玄武岩试油井的试油产量及孔隙度、渗透率与距不整合面距离关系显示,风化淋滤带的安山岩和构造裂缝发育带的玄武岩储集性能相对较好。其中,不整合面附近(0~20 m)的安山岩其储层物性最好,油气产能最高,最具油气开采潜力。风化淋滤带的英安岩也具一定的油气产能,风化淋滤带和构造裂缝发育带玄武岩中均未见油气产能(图8,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