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隧洞开挖后各特征点应力和位移计算结果》

《表2 隧洞开挖后各特征点应力和位移计算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引水隧洞穿越褶皱翼部洞段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已构建的数值计算模型,在施加边界条件之后,对隧洞开挖之后的围岩应力和位移进行计算,获得表2所示的各个特征点位的应力和位移计算结果。由表2中的结果可知,各个监测点在隧洞开挖之后在应力和位移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位于隧洞拱顶的监测点A的位移值最大,但是应力值最小。究其原因,主要是隧洞在开挖过程中岩体的应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并导致拱顶的沉降,而随着拱顶的进一步沉降其应力会得到释放,最终导致该特征点位的位移增大而应力减小。位于隧洞肩部的特征点B和H的位移值分别为29.335 mm和28.664 mm,比较接近位移的最大值。其中,特征点B由于受到岩层接触作用的影响,应力值相对较小,而H点的应力较大,为18.10MPa。位于隧洞两腰的监测点C和G由于受到水平应力的影响,应力集中现象比较明显,和其余特征点相比,应力值达到最大。位于隧洞下半部分的特征点D和F表现为向内鼓起,原因是隧洞开挖之后岩层内部失去了对洞周的约束作用,从而产生了向内挤压,同时F点位于弹性模量较大的岩层内,因此受到的应力值相对较大。位于隧洞底部的特征点E是洞内起鼓的最大值部位,向上位移值达到了4.549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