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沁河中游传统堡寨村落中的古街遗存统计表》

《表3 沁河中游传统堡寨村落中的古街遗存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太行山传统村落的历时性文化谱系——以沁河中游传统堡寨村落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的田野调查,结合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沁河流域古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012年12月),综合整理而成。

润城村底洎城以炼铁坩埚筑城,又称作“蜂窝城”“坩埚城”,与底洎城隔沁河相望的刘善村也保留了不少以坩埚为建材的传统民居建筑,反映了南太行山古代冶炼业的发达。沁水两岸煤炭资源丰富,元代三庄居民渐多,又发现了浅层的煤矿和铁矿,手工业因之而兴,分炉、货炉遍三庄,火映天红,故三庄又有“火龙沟”之称(6)。沁河干流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商道,在沁河沿岸的堡寨村落中有不少保存较好的古街遗迹,展示了明清时期沁河流域商业的发达(见表3)。此外,“金郭壁、银窦庄”的民谚也反映了沁水两岸这些村庄的富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