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单因子生态适宜性分级面积及比例》

《表2 单因子生态适宜性分级面积及比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南地区国土空间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生态设施布局策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图1和表2可知,浏阳市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从高程适宜性评价可知,市域低适宜和不适宜区域面积共有493.55 km2,占总面积的9.87%,其高程都在500 m以上,主要分布在市域的东北部;中高区域面积分别为1 742.66 km2和2 763.79 km2,面积共占比达到90.13%,主要分布在市域的西南部和中部。市域高程以200 m以内为主,地势从东北向西南递降。从坡度适宜性评价可知,市域坡度大部分集中在15°以下,即中高适宜区面积共有3 809.44 km2,占比为76.18%;坡度在15°以上的中、高敏感区面积占比为23.81%。市域的坡度敏感性分布特征为东北最高,中部次之,西南最低。浏阳市地貌特征整体呈现为东南、东北主要分布山区,该区域海拔高度较高,谷深坡陡,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中部主要为丘陵区,该区域地表起伏相对于山区较弱,地形较为破碎,西北为山丘岗平区,地表起伏缓和;东南山地区属九岭山脉向西南延伸部分,地势起伏,岭谷相间,发现浏阳市高程和坡度敏感性分布规律与之吻合。浏阳市道路遍布市域,开发建设基本沿交通线开展。从交通适宜性评价可知,道路等级越高,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越大,越靠近道路区域越适宜用作建设用地,其敏感性越低。区内中高适宜建设区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面积和所占比例分别为448.89 km2、730.40 km2和8.98%、14.61%;低适宜区面积为762.29 km2,占总面积的15.25%;不适宜区所占面积较大,为61.16%,多为人烟稀少的山区,人类建设活动较少,对其干扰较弱。浏阳市中东部路网发达,所以中东部的交通敏感性偏低,该区域适合后续的城市发展;而西部交通敏感性偏高,该区域分布着生态价值较高的植被,开发建设力度相对较小,不宜城市后续的大力开发建设。浏阳市自然植被景观充裕,从而拥有相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适宜性评价可知,市域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宜性评价整体较低,低适宜和不适宜区面积共占比达70.42%,主要分布在市域的东部及中部大部分区域。面积占比29.58%的高、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市域的西部和中部部分区域。市域丰富的林地、草地及水体等生态景观为浏阳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从水域适宜性评价可知,越接近水体的区域,生态作用越大,适宜性就越低。市域低适宜和不适宜区域面积共有419.78 km2,占总面积的8.40%,主要分布在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以及湖泊、沟渠和坑塘等水体区域周围。浏阳市域内河流均属湘江流域水系,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区内水域高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等水体周围,生态异常脆弱。浏阳市大部分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地质复杂,沟谷众多,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频发,生态条件较为脆弱。从地质灾害适宜性评价可知,市域存在着相对较多的地质灾害区域,且在市域全境都有分布。其中低适宜和不适宜建设区面积为115.85 km2,面积占比约2.32%,由此可知浏阳市的地质灾害情况相对严重,必须做好地质灾害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