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土壤取热后补热模拟参数及结果》

《表4 土壤取热后补热模拟参数及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寒冷地区土壤源供暖系统土壤取热及补热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取热后补热模拟工况参数及模拟结果如表4所示,各工况温度分布如图8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3种工况下,土壤恢复率均高于1,通过补热土壤平均温度均能恢复到取热前的工况。在工程应用中,补热时长4.5个月,补热热流密度20 W/m较为经济合理。考虑在恢复过程中远处土壤会有部分热量补充到地源井区域,所以土壤恢复率略高于1。从图8可以看出,当对土壤补热时,温度较高区域集中在地源井附近,采用低热流密度值长时间补热时,土壤温度均匀性相对较好。当采用高热流密度值短时间补热时,温度高、低区域明显。为了将补热与自行恢复进行对比,将地源井数量分别为10×10模型的土壤自行恢复模拟结果列于表4,土壤自行恢复结束后各工况温度分布如图9所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土壤自行恢复率在10%左右,恢复效果不佳,且在4.5个月后自行恢复效果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