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冲绳海槽及部分弧后盆地扩张轴热液活动发生频率及平均扩张速率》

《表2 冲绳海槽及部分弧后盆地扩张轴热液活动发生频率及平均扩张速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冲绳海槽地质构造对热液活动的控制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冲绳海槽南部的龟山岛(离岸)热液区和龟山岛热液区位置几乎重叠,故统计为一个热液点。a冲绳海槽中部和南部的扩张轴长度数据通过谷歌地球软件获得,其他地区的数据引自参考文献[35];b热液点数目和扩张速率数据引自InterRidge数据库(http://vents-data.interridge.org/

冲绳海槽目前已明确发现的17个热液活动区的位置见表1和图1,其中8个位于海槽中部,8个位于海槽南部[这里将龟山岛(离岸)热液点和龟山岛热液点统计为一个热液区],北部仅发现两处热液疑似点[33]。中部的热液区主要集中在伊平屋地堑附近,南部的热液区呈狭长带状分布。大部分热液区沿海槽轴部分布,仅有少数几个直接位于轴部裂谷地堑中,如中部的夏岛84-1海丘热液区和伊平屋脊CLAM热液区位于伊平屋地堑中,南部的伊良部海丘热液区位于八重山地堑中。大部分热液区位于中央地堑附近的海丘上,而且大多位于靠近岛弧的一侧。我们用每100 km轴长范围内的热液点数目(Fs)来衡量冲绳海槽热液活动的发生频率[34],结果显示海槽中部和南部的Fs值分别为2.00和1.60(表2),与慢速扩张(20~55 mm/a)的洋中脊热液活动发生频率(1.50)相当[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