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基质沥青红外光谱吸收峰》

《表4 基质沥青红外光谱吸收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考虑老化影响的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流变特性及微观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FTIR对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进行改性共混机理及老化机理研究。基质沥青及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如图6所示,基质沥青的红外光谱特征峰的详细概况如表4所示。与基础沥青相比,SBSMA在指纹区域存在三个新的吸收峰。其中,位于699 cm-1和665 cm-1处的新吸收峰对应于SBS中聚苯乙烯段单体取代苯环的振动吸收峰,位于966 cm-1处的新吸收峰归因于SBS中聚丁二烯的C=C键的扭转振动。RA-MA在3 180~3 500 cm-1波段处产生的新吸收峰归因于N-H键的拉伸振动,这是岩沥青中以酰胺基或氰基化合物形式存在的N元素所致。与基础沥青、SBSMA和RAMA的红外光谱相比,胶粉改性沥青(CRMA)在指纹图谱区的1 096 cm-1波段处存在一个新的波动态吸收峰,其对应于C=S键的拉伸振动。这是胶粉中的较多硫元素所致。R/SMA的红外光谱中没有新的吸收峰,它主要是SBSMA与RAMA光谱的叠加,由此说明5R/2S是一种以物理改性为主的共混体系,是物理结合并继承SBSMA与RAMA的性能特点。R/CMA的红外光谱主要是RAMA与CRMA红外光谱的叠加,但缺失位于1 096 cm-1处的吸收峰,这可能归因于胶粉中硫元素的消耗或者硫醚基团的氧化反应。由此可知,R/CMA是一种以物理改性为主,化学改性为辅的物-化改性共混体系。10R/14C、12R/14C和5R/18C虽然吸收峰的位置大致相同,但其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R/CMA体系中的岩沥青和胶粉掺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