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样地基本情况: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群特征》

《表1 样地基本情况: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群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群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HBh表示中龄林,HBn表示近熟林,HBm表示成熟林,NF表示天然林。

2017年7月,在呼伦贝尔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和海拉尔区国家森林公园分别采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细根样品和土壤样品,采样位置见图1。研究区内各样地具有相同的土地利用历史,在种植樟子松后均没有任何经营与管理措施。天然林与人工林相距约100 km,人工林各个样地之间距离2~9 km不等。在各样地内分别布设50 m×50 m的实验样方,通过生长锥确定树木年龄,将其划分为中林龄(HBh)、近熟林(HBn)和成熟林(HBm)[1]。林分每木检尺后,在每个样地内分别选取间距8 m以上的5棵樟子松标准木作为采样对象。使用铁锹移除林木基部半径1 m以内的地表灌草植被和枯落物。土壤样品采集深度为0~20 cm。小心掘取根样,挖至根末级,挑除其他植物混杂的根系,将沙地樟子松细根样品装入塑封袋内,细根样品带有少许新鲜土壤用以保鲜,挖取的干土和鲜土分开封装并标号,最后将装有根样和鲜土的塑封袋放入4℃便携恒温箱内保存。样地的详细情况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