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中药抑制胃癌淋巴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

《表1 不同中药抑制胃癌淋巴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胃癌的淋巴转移机制还包括多基因异常的积累和一系列遗传学因素的改变,其中就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新的研究表明抑癌基因的甲基化会导致转录水平的肿瘤抑制基因沉默,从而影响胃癌的侵袭与转移,根据报道抑癌印迹基因(ARHI),电压依赖型钙离子通道基因(CAC-NA2D3),微管相关蛋白2(MAP2),Bcl-2和三叶因子3(TFF3)等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36]。ARHI是1999年发现的母源性印记抑癌基因,以往研究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ARHI表达下调,并且参与抑制增殖、抑制迁移、调控细胞周期等。最新的实验结果表明抑癌基因ARHI能够通过促进BGC823胃癌细胞自噬从而减少胃癌侵袭转移[37]。在中医药研究方面,研究发现浊毒1号方(组成为白芷、白英、白花蛇舌草、黄连、蒲公英、全蝎、蜈蚣等)通过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的淋巴转移[38],八珍颗粒辅助化疗通过下调人体抑癌基因p53来抑制胃癌的淋巴转移[39],此外血根碱可以通过调控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4/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DUSP4/ERK)通路,从而有效发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减少胃癌淋巴转移率[40]。据最新的报道,在体外实验中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成为红参须、白术、黄芪、茯苓、丹参、木香等)能通过下调胃癌细胞TFF3蛋白的表达水平来抑制SGC7901的增殖,并且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到达抑制胃癌的淋巴转移作用[41]。原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的研究依然是近年来的热点,在当前恶性肿瘤因淋巴转移而致患者预后不佳的严峻形势下,癌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抑制肿瘤淋巴系统转移的治疗新策略。随着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与逐步推进,用中医药调控癌基因的治疗手段可能会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2.5小结以上研究结果(表1)都表明中药在治疗胃癌的淋巴转移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其主要通过抑制MMP对基底膜和ECM的水解,激发肿瘤失巢凋亡,抑制淋巴管新生,调控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途径,从而有效发挥抑制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