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20例男性青年颌面轮廓CT重建模型数据测量结果(均值±标准差,mm)》

《表2 120例男性青年颌面轮廓CT重建模型数据测量结果(均值±标准差,mm)》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20例男性青年颌面轮廓的CT与结构光三维扫描数据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BMI为体质量指数(kg/m2),A点为耳上基点,B点为耳屏点,C点为耳垂点,D点为经口唇平面中点

经统计学结果分析,3组志愿者之间的颌面轮廓数据随体质量指数增加有递增趋势。经A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0 5、-7.924 5、-3.495 7,P值分别为0.000 0、0.000 0、0.000 9);经B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42 4、-14.140 9、-7.220 5,P值均为0.000 0);经C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96 1、-7.622 4、-3.637 7,P值分别为0.000 0、0.000 0、0.000 6);经D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46 0、-4.085 3,P值分别为0.000 0、0.000 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4 2,P=0.800 1)(表2)。结果表明,螺旋CT获取的颌面三维数据与志愿者的体质量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